跳到主要内容

1 篇博文 含有标签「方法论」

查看所有标签

2025年规范驱动开发:工业级工具、框架与最佳实践

· 阅读需 24 分钟
马老师 Marvin
软件工程师 & 开源爱好者

引言:AI辅助开发的工业革命

Y Combinator 2025届创业公司中,25%的团队已在交付95%由AI生成的代码库。成功者与陷入技术债务泥潭者的区别在哪?规范(Specifications)。所谓"氛围编码"(vibe coding)——即临时性的、基于提示词的AI开发方式——或许能产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示,却在生产规模上分崩离析。上下文丢失、架构漂移、可维护性噩梦,困扰着那些将AI助手当作增强版搜索引擎的团队。

2025年标志着转折点的到来。曾经的实验性工具已成熟为生产就绪的框架,背后既有开源动力,也有企业重金投入。GitHub的Spec Kit已成为开源SDD采用的事实标准。亚马逊推出Kiro,一个将SDD融入核心的IDE。由Snyk创始人创立的Tessl以5亿美元估值融资1.25亿美元,力推"规范即源码"开发模式。业界信号明确:系统化的规范驱动开发(Specification-Driven Development,SDD)不再可有可无——它正成为AI增强工程的基本要求。

如果你是一位正在评估如何在不牺牲代码质量的前提下利用AI开发的技术负责人,这份综合指南将为你绘制整个SDD生态图景。你将理解6大工具和框架构成的生态系统,学习来自真实生产部署的行业最佳实践,获得基于团队具体情况选择和实施正确方案的可操作框架。

相关阅读

关于理论基础和SDD方法论要点,请参阅规范驱动开发:应对复杂功能的系统化方法。本文聚焦于工业格局和实践落地。